瘙痒
瘙痒(pruitus)是一种可以引起立即进行搔抓愿望的主观感觉。是皮肤病最常见的共同症状。由于各种皮肤病的不同和个体敏感度的不同,瘙痒的严重程度可轻可重,可阵发性、间断性和持续性;也可是局限性、泛发性或全身性。瘙痒轻者可经搔抓后即刻减轻或消失,瘙痒重者则奇痒难忍,不停地搔抓直至表皮被抓破出血发生疼痛时才可减轻。由于不断地搔抓可使患部皮肤变厚,变厚的皮损又加重了瘙痒,可形成愈痒愈抓,愈抓愈痒的恶性循环。
英文名称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检查项目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症状
原因
1、感染性皮肤病
(1)病毒性皮肤病:水痘、麻疹、扁平疣等。
(2)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毛囊炎等。
(3)真菌性皮肤病:头癣、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
(4)寄生虫及动物性皮肤病:钩虫皮炎、血吸虫皮炎、匐行疹、虱病、蚊虫叮咬、螨虫皮炎、桑毛虫皮炎、疥疮等。
2、物理性皮肤病
痱子、多形性日光疹、日光皮炎、冻疮、摩擦性苔藓样疹等。
3、变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湿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药疹、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等。
4、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瘙痒病、痒疹、结节性痒疹、妊娠性痒疹、渗出性盘状及苔藓样皮炎等。
5、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猩红热样红斑、多形性红斑、银屑病、副银屑病、玫瑰糠疹、毛发红糠疹、妊娠丘疹性皮炎、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红皮病等。
6、疱疹性皮肤病
疱疹样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妊娠疱疹、疱疹样脓疱病、角层下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掌跖脓疱病等。
7、代谢性皮肤病
皮肤淀粉样变、黏液水肿性苔藓等。
8、淋巴网状组织肿瘤
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Hodgkin病、滤泡性淋巴瘤、肥大细胞增生症、皮肤白血病等。
水痘、麻疹、扁平疣、淋病、脓疱疮、毛囊炎、头癣、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钩虫皮炎、血吸虫皮炎、匐行疹、虱病、蚊虫叮咬、螨虫皮炎、桑毛虫皮炎、疥等。
就医
1、全身或局部皮肤反复发作的瘙痒;
2、瘙痒持续不缓解,或有加重的趋势;
3、剧烈瘙痒,可影响睡眠,导致精神不振、情绪烦躁;
4、过度搔抓可致皮肤糜烂、灼痛感、感染、化脓;
5、皮肤肥厚、皮纹加深而呈苔藓样变;
6、伴局部红斑、丘疹、脓疱等多种皮损;
7、伴皮肤白眼球发黄;
8、伴发热、乏力、疲劳、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9、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表现均须及时就医。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建议空腹抽血。
3、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4、建议做好皮肤清洁,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具体哪里痒?什么时候出现的?多久了?
2、还有什么症状表现?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
3、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4、平时所处的环境情况如何?是否接触过猫狗、虫类等生物?
5、最近有没有受到暴晒?有没有受到寒冷刺激?
6、患者是否对某些物质过敏?近期是否接触过此类物质?
7、近期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
8、平时的饮食情况如何?最近是否摄入一些刺激性食物?
9、平时的卫生情况如何?有用过从前没用过的化妆品吗?
10、是否患有什么疾病?受过什么伤?都接受过什么治疗?
11、亲属是否有人是敏感皮肤或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治疗吗?
3、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止痒?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有副作用吗?
5、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6、通常需要治多久才能好?
7、症状消失后还要继续治疗吗?
8、能不能根治?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9、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10、有没有方法可以预防?
11、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
诊断
根据患者家族史、过敏史、生活史,以及瘙痒的典型临床表现,再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测、斑贴试验、皮屑及皮肤分泌物检测、病理检查等各项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医生需将不同的瘙痒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1、全身瘙痒
多从一个部位开始逐步累及躯干和四肢的大部分,甚至全身。
(1)老年性瘙痒症: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可能与老年人皮肤萎缩、变性及干燥有关,瘙痒以躯干及四肢为主,长期搔抓后皮肤可发生湿疹样变。
(2)季节性瘙痒症:与季节关系明显。冬季寒冷而诱发的称为冬季瘙痒症,夏季炎热而诱发的称为夏季瘙痒症。好发于躯干、股内侧、小腿屈面、关节周围等处,多在就寝前脱衣时突然发作,与皮肤温度骤然改变有关。
(3)内分泌性瘙痒症:多数糖尿病患者伴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瘙痒,后者主要见于会阴部。瘙痒可发生于糖尿病早期,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糖尿病经过治疗,瘙痒随之消失,原因可能为皮肤含糖量增加,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功能减退均可发生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的皮肤瘙痒可能由于基础代谢增高、多汗、精神紧张等引起;黏液性水肿全身瘙痒大多与皮肤干燥脱屑有关,应用甲状腺制剂后症状可以减轻。痛风、尿崩症、绝经期妇女也可出现全身瘙痒。
(4)妊娠瘙痒症:见于妊娠最后3个月,为全身性或局限性腹部瘙痒,分娩后症状消失,下次妊娠或口服避孕药时可以再发。有时可伴有黄疸。其发病可能为妊娠期内分泌改变、胆红素代谢障碍和肝内胆汁淤积所致。
(5)肝病:特别在有肝内和肝外胆管梗阻时,皮肤瘙痒发生率很高,其原因与胆盐在血液和皮肤内含量增高有关,而溶血性贫血引起的黄疸不发生瘙痒。病毒性肝炎的瘙痒通常较轻,时间也较短。在氯丙嗪、睾酮等药物所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瘙痒可为早期症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坏死性肝硬化、机械性胆管梗阻等疾病的瘙痒强烈而持久,全身性分布,以前臂、躯干上部、小腿为重,常因搔抓引起表皮剥脱及失眠。瘙痒可以是胆汁性肝硬化的前驱症状。
(6)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患者在尿毒症阶段,常有瘙痒,但瘙痒并不与氮质潴留成正比,血液透析不能减轻症状,但甲状旁腺切除后可获得好转。
(7)恶性肿瘤:Hodgkin病、白血病、蕈样肉芽肿及内脏肿瘤特别是腹部、胃、支气管、食管、卵巢、前列腺肿瘤等在肿瘤发生前即可有皮肤瘙痒。肿瘤切除或治疗后瘙痒可消失,肿瘤复发瘙痒也可复发,由于长期瘙抓,常引起表皮剥脱、皮炎、色素沉着和局部淋巴结肿大。
(8)精神性瘙痒症:瘙痒为泛发性或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其特征为夸张的瘙痒主诉与客观体征不相平行,无明显皮肤抓痕及指甲磨损发亮,除肛门生殖器部位瘙痒外,一般不影响睡眠。患者可伴寄生虫恐惧症或其他精神神经症状,有时有深度表皮剥脱及自伤性皮肤损害。
2、局限性瘙痒症
好发于肛门、阴囊和外阴部位,有时也发生于外耳、腰部、四肢等处。一般限于某一局部,但亦可同时数处受累。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肛门瘙痒症:局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也可延及会阴及阴囊或外阴,瘙痒为阵发性,若长期搔抓致皮肤黏膜肥厚、皱纹加深而呈苔藓样变。或由于存在分泌物而发展为湿疹样皮炎,或有继发感染;与蛲虫病、前列腺炎、痔核、肛瘘等有关。
(2)阴囊瘙痒症:瘙痒限于阴囊,偶可延及阴茎、会阴及肛周等处,为阵发性,若长期搔抓局部可以变厚,亦可由感染致皮肤水肿、渗液、糜烂、结痂、肥厚或色素沉着,病因有多种。
(3)外阴瘙痒:主要发生于大阴唇外侧,亦可累及小阴唇、阴阜及阴蒂等处,瘙痒为阵发性,长期搔抓患部皮肤可增厚,呈苔藓样变。与白带、滴虫及念珠菌阴道炎、糖尿病、宫颈癌等有关。
治疗
1、一般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及原发疾病进行相应治疗。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如搔抓、粗糙衣服、烫洗、辛辣食物、烟、酒等。
2、口服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和镇静止痒药:如赛庚啶、异丙嗪、钙剂、维生素C等。
(2)瘙痒严重者,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3)老年性瘙痒症患者应补充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严重者也可用性激素治疗。
(4)有继发感染者应选用抗感染药物。
3、外用药物治疗
局部外涂各种止痒制剂。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外用药。
4、物理疗法
全身瘙痒症者可进行紫外线照射、矿泉浴、糠浴、淀粉浴或紫外线照射与药并用。
5、中医中药治疗
日常
1、减轻瘙痒的护理
(1)保持周围环境的温湿度。
(2)适时温水或冷水浴,瘙痒患者洗澡不宜过勤。
(3)穿着柔软棉质衣服,内衣不宜太紧,干净、平滑即可。使用棉质被盖,毛织品、化纤织物,不宜直接接触皮肤,新衣应洗去布浆后穿用。
(4)局部瘙痒剧烈、皮肤温度高,可使用冷湿敷(冰袋或冰块),不仅能降低局部皮肤温度,还可起到镇静、止痒的功效。
(5)避免接触易致敏的物质:如已明确是何种物质引起的过敏,则更应注意。在为患者输液时,要用脱敏胶布。
(6)瘙痒患者应注意饮食。
(7)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组胺、镇静、类固醇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8)遵医嘱给予止痒搽剂涂抹患处。
(9)遵医嘱给予紫外线照射、矿泉浴、淀粉浴、油浴等物理治疗方法。
(10)提供转移注意的方法,分散痒感。
2、保持皮肤究整性,防止感染
(1)患者感觉瘙痒难忍,可用手掌按压、拍打或按摩,代替抓痒。
(2)勤剪指甲,夜晚戴棉质手套,以免抓破皮肤。
(3)皮肤干燥应涂抹润肤油或乳液于未破损的皮肤上。
(4)避免穿用粗糙衣服或被褥,以防摩擦皮肤,保持衣服、床单、被服的干净,毛巾专人专用。
(5)观察皮肤有无破溃、出血、感染,若破损严重则应消毒处理局部皮肤,有感染征象应抗感染治疗。
3、心理护理
(1)家属要充分理解患者,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帮助患者先镇静下来,告诉患者服药后和用外用药后瘙痒的感觉会减轻,特别强调药物的疗效,这样会给患者一个心理暗示,可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对于过度搔抓的患者不要责备,在充分给予理解的前提下,向患者讲清过度搔抓的后果,并教会患者减轻瘙痒症状的方法。病情严重、长期不愈的患者,心理护理最主要的是坚定患者治疗的信心。
4、健康教育
(1)保持良好的情绪。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饮食指导。
(4)遵医嘱正确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5)避免接触过敏原,外出注意防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