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1、根据病程分类
(1)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
(2)长期失眠:病程≥3个月。
2、按照病因分类
(1)原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
(2)继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3)其他: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的概念,就是指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
3、失眠患者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入睡困难:躺到床上很久也无法入睡,入睡潜伏期超过30min。
(2)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睡眠不深、多梦,睡醒后仍感没精神。
(5)睡眠时间明显减少,通常少于6.5h。
(6)发病时间长短不一,短者数日可好转,长者持续。
4、伴随症状
失眠患者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失眠引起的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
(1)头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判断力下降。
(2)疲倦乏力,无精打采,腰膝酸软。
(3)耳鸣耳聋,视物发花。
(4)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口中无味。
(5)心慌气短,神情紧张,胆怯恐惧,遇事易惊。
(6)白天昏昏欲睡,想睡又睡不着,不该睡时打瞌睡。
(7)社会功能损害:严重者面对各种问题往往手足无措,不能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阅读、书写和思考变得迟缓,因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导致情绪异常,焦虑烦躁,易激动或情感淡漠。
(8)躯体损害,如心动过速、腹泻、便秘、消瘦、胃十二指肠溃疡、阳痿、性欲减退、抑郁症、焦虑症等,严重者可有自杀行为。
原因
导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睡眠。此外,身体疾病、年龄、环境、药物和食物等因素也可导致失眠。一般年龄越大,失眠的发生率越高。
1、年龄因素
失眠与年龄有密切联系,年龄越大,失眠的发生率越高。因为人类睡眠所需的时间与其年龄成反比,婴幼儿睡眠时间最长,儿童、青少年依次减少,到了老年则更短。老年人入睡时间延长,睡眠表浅,易醒,早醒,夜尿多,醒后再入睡难,因而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较差。另外,老年人阅历丰富,想事情较多,有的人躺到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安静下来,这也是老年人易于失眠的原因之一。
2、躯体因素
身体适度疲劳有助于入睡,但过度疲劳则会因为太累而无法入睡。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伴随失眠症状,这些失眠症状常与疾病同时发生,并且与疾病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疾病引起的身体不适、疼痛、瘙痒等会令患者不安而难以入睡。有些躯体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常于夜间发作,以至于不能舒服地睡觉。当躯体疾病好转后,失眠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情绪紧张、心情抑郁、思虑过多、争强好胜、过于兴奋、生气愤怒等均能引起失眠。80%左右的失眠患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长期的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必然影响睡眠;反过来失眠又可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4、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不佳,如居室矮小,温度不合适(过冷或过热),环境噪声太大,及光线过强均会干扰睡眠。或者睡眠环境发生改变,有的人也会不适应从而影响睡眠。
5、其他因素
(1)起居失常,睡眠节律改变
生活不规律,劳逸失度,无节制的上网、打牌、夜生活等是造成失眠常见的原因。有些人因为工作性质,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或跨越时区等引起生物钟节奏变化。
(2)药物和食物因素
酒精、咖啡、茶叶、甲状腺素、可卡因、皮质激素和抗帕金森病药物。某些药物对睡眠有干扰作用,如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常引起头痛、焦虑、震颤等。撤药反应引起的反跳性失眠。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
就医
1、长期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和质量差,患者痛苦不堪。
2、伴头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判断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
3、伴明显耳鸣耳聋,眼花,心悸,抑郁,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躯体症状。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失眠患者可咨询精神心理科,有的医院也设有睡眠专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如果近期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安排家属或朋友陪同就医。
5、可以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失眠的?是间断出现还是持续出现?
2、您是在睡眠过程中经常醒,还是难以入睡、根本就睡不着?
3、您是否还有疲倦、乏力、头痛等其他不适?
4、您以前有过失眠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5、您平时压力大吗?情绪怎么样,是否存在焦虑、抑郁?
6、您是否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史?是否进行过治疗,病情控制怎么样?
7、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8、您出现失眠之前是否在服用某些药物?服用多长时间了?
9、您出现失眠以后,是否进行过治疗?用的什么治疗方法?
10、您是否经常熬夜工作或学习?
11、您平时喜欢喝酒或咖啡吗?
1、导致我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吗?
3、我的失眠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能治好吗?治好以后还会出现失眠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平时我该注意哪些问题?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和意识形态。然后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做脑电图、多导睡眠图及精神量表测评等检查;必要时可做心电图、血尿常规等检查,排除身体疾病。
医生通过视诊及神经系统查体,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意识状态、表情、感觉功能、反射等。
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排除贫血、感染、肾脏或尿道感染等身体其他疾病。
1、心电图
可以反映心脏电活动情况,为心律失常等疾病提供诊断依据。
2、脑电图
是了解失眠的重要方法,应用脑电图进行睡眠过程监测,可发现睡眠时异常的脑电活动。
3、多导睡眠图
可全面评估患者的睡眠结构、,睡眠中呼吸暂停、低氧情况及心电和血压的变化等,为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提供诊断依据。
4、精神量表测评
可以对患者情绪、睡眠等作出评估,是精神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诊断
失眠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自己的陈述。大多数研究显示,尽管患者主诉失眠,但实际睡眠时间多在正常范围。当对失眠的性质和程度有疑问时,进行睡眠脑电描记会有助于判断。慢性失眠症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进行诊断;短期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与慢性失眠症类似,但病程要少于3个月,且没有频率的要求。
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如下(A~F标准都必须满足):
A.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条或以上:①入睡困难;②睡眠维持困难;③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④在适当的时间点不肯上床睡觉;⑤没有父母或照顾者干预难以入睡。
B.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1条或以上:①疲劳或萎靡不振;②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③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④情绪不稳或易激惹;⑤日间瞌睡;⑥行为问题(比如:活动过度、冲动或攻击性);⑦动力、精力或工作主动性下降;⑧易犯错或易出事故;⑨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关切或不满意。
C.这些睡眠/觉醒主诉不能完全由不合适的睡眠机会(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环境(如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解释。
D.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
E.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F.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不能被其他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
1、失眠与失眠症
(1)失眠是一种症状,可以是临时的、偶发的,也可以是长期存在的。失眠的主要症状是睡眠出现种种障碍及睡眠不足,其表现有多种,如入睡困难,躺到床上很久也无法入睡;或者即使睡着了睡眠也浅,微小的动静就被惊醒;或者迷迷糊糊,时睡时醒;或者睡得少,总的睡眠时间减少,可以表现为睡得迟,醒得早,中间亦醒几次;或者整夜难眠,或没有困意;或长期失眠,久治不愈。上述这些症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交织在一起,有的失眠者可同时有一种以上症状。失眠不一定是失眠症。
(2)失眠症是一种必须引起充分重视的社会性疾病。失眠症有如下特点:失眠症患者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有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对失眠这一症状及其产生的结果极度关注;患者对睡眠的数量、质量不满意,因而极度苦恼,或其社会功能受损,不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活动;失眠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且至少已持续1个月;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2、失眠症与神经衰弱
因为神经衰弱和失眠症都会出现长期慢性的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疲乏等表现,生活中常将失眠症误诊为神经衰弱。另外,神经衰弱的诊断也有扩大性倾向,主要是对失眠的病因诊断时,把神经衰弱当成了最常见的诊断,这就需要进行鉴别。神经衰弱与失眠症关键的区别是前者主要表现为衰弱症状:精神容易兴奋和疲劳,脑力减退和体力疲乏,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病程多迁延,症状时轻时重,每次病情波动常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失眠症重要的是对睡眠的过分关注,失眠症患者往往在就寝之前就开始担心自己能否入睡,并且开始关注自己的睡眠,因此很难放松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失眠者还把失眠与周围环境建立了联系,闹钟的滴答声、窗外的风声、换了一个枕头、改变床的位置都成了患者入睡更加困难、失眠更加严重的直接原因。
治疗
医生首先会积极查找引起患者失眠的原因,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治疗。失眠症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
1、心理治疗
改变失眠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因素,增强患者自我控制失眠症的信心。心理和行为治疗是首选的失眠症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是CBTI。长期来看,CBTI的疗效优于药物疗法。
(1)睡眠卫生
找出失眠患者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从而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2)认知治疗
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以及对失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与态度,使患者重新树立起关于睡眠的积极、合理的观念,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3)睡眠限制
通过睡眠限制缩短了夜间睡眠的卧床时间,增加了睡眠的连续性,直接提高了睡眠效率,并且通过禁止日间小睡,增加夜晚的睡眠驱动力。
(4)刺激控制
通过减少卧床时的觉醒时间来消除患者存在的床与觉醒、沮丧、担忧等不良后果之间的消极联系,重建床与睡眠之间积极明确的联系。
(5)松弛疗法:放松治疗可以降低失眠患者睡眠时的紧张与过度警觉,从而促进患者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提高睡眠质量。该疗法适合夜间频繁觉醒的失眠患者。
(6)矛盾意向
该疗法假设患者在有意进行某种活动时改变了自己对该行为的态度,态度的变化使得原来伴随该行为出现的不适应的情绪状态与该行为脱离开,让患者直面觉醒(努力入睡却没有能够成功)及失眠所引起的恐惧和焦虑。
(7)多模式疗法
在失眠症的诊疗中,很多临床医师会使用不同组成形式的多模式疗法(刺激控制、放松疗法、睡眠限制)和睡眠卫生教育。
(8)音乐疗法
轻柔舒缓的音乐可以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得到缓解,也有将患者的注意力从难以入眠的压力中分散出来的作用,这可以促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9)催眠疗法
可以增加患者放松的深度,并通过放松和想象的方法减少与焦虑的先占观念有关的过度担忧以及交感神经兴奋。
2、药物治疗
(1)常用药物
①BzRAs
BzRAs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BZDs)。BZDs主要包括艾司唑仑、三唑仑、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NBZDs包括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
②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雷美替胺,褪黑素MT1和MT2受体激动剂,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及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的失眠症。
③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尤其适用于抑郁、焦虑伴发失眠症的治疗,这类药物包括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多塞平等。
④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苏沃雷生是一种高选择性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是该类药物中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苏沃雷生通过阻断食欲素受体促进睡眠,可以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
⑤其他处方药
如加巴喷丁、喹硫平、奥氮平等。
(2)换药指征
推荐治疗剂量无效;对药物产生耐受性或严重不良反应;与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长期使用(>6个月)导致减药或停药困难;有药物成瘾史的患者。
(3)停药指征
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考虑逐渐减量、停药;如失眠与其他疾病(如抑郁症)或生活事件相关,当病因去除后,也应考虑减量、停药。
(4)停药原则
避免突然中止药物治疗,应逐步减量、停药以减少失眠反弹,有时减量过程需要数周至数个月。
3、物理治疗
(1)光照疗法
光刺激影响位于下丘脑控制昼夜节律的视交叉上核,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光照疗法是一种自然、简单、低成本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眼疲劳,也可能诱发轻躁狂。
(2)重复经颅磁刺激
以固定频率和强度连续作用于某一脑区的经颅磁刺激,称为重复经颅磁刺激。
(3)生物反馈疗法
是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的信息进行自身的反馈,患者经特殊的训练后,产生有意识“意念”的控制及心理的训练,达到治疗疾病的过程和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新型物理疗法。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报道多来自于国内的小样本研究,其效果仍需要更严格的临床来证实。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对皮肤的刺激和头痛。
4、中医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症候推荐相应的中药、中成药、针灸等治疗。
日常
1、心理护理
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多的忧愁、焦虑,尽量减轻思想负担,使心情舒畅,全身松弛,有利于入睡。正确认识失眠,偶尔失眠不要紧张,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危害,仍要按时作息,不要提前睡觉,早晨要准时起床。对失眠要坦然面对,不要有“求睡”心态。不要以为昨晚失眠了,就得了失眠症,今晚也会睡不着;要身心放松,闭目养神。
2、病情监测
(1)遵医嘱服用药物,并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
(2)若失眠等症状严重,请及时咨询医生。
3、就寝护理
(1)睡前饮食护理
晚餐最好吃六七成饱,不宜多喝酒及咖啡、浓茶,更不宜吃油腻或者煎炸等不易消化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有条件的话,晚餐或睡前可选择一些助眠食品,如牛奶、食醋、莴笋、桂圆、核桃、红枣、莲子、苹果、橘子、香蕉、橙子、梨等。
(2)睡眠环境
卧室整洁美观,空气新鲜流通,环境安静,无喧闹杂音,这对良好的睡眠分外重要。要努力营造一个安静、舒适、和谐的睡眠环境。仅将卧室用于性爱或睡眠。在舒适的温度下保持黑暗和安静。
(3)排除杂念
上床之前半小时应在安静中度过,尽量将烦恼和计划放在一边;不要看书、想问题;可以想象一些让人轻松舒畅的景象。
(4)放松技巧
例如上床时,睡前洗个热水澡或做个按摩,阅读,听轻音乐,呼吸练习,瑜伽或祈祷。
4、以下总结了睡前禁忌口诀:
一忌睡前进食;
二忌饮酒抽烟;
三忌睡前用脑;
四忌睡前激动;
五忌娱乐通宵;
六忌睡前说话;
七忌仰面而睡;
八忌张口而睡;
九忌蒙头而睡;
十忌当风而睡;
十一忌对灯而睡;
十二忌面炉而睡;
十三忌睡前胡思乱想;
十四忌夜间房事频频;
十五忌乱服药物。
预防
1、学会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经常运动,少喝咖啡、茶或者红牛等功能饮料。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抑郁症或身体其他疾病等。
标签: